2024年1月,昆明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为抓手,以“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为主题,十措并举开展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展示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举措、新成就,为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注入新动能,奋力谱写新篇章。
广泛宣传,共筑思想之“基”
组织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线上线下齐发力,充分利用户外宣传栏、led屏、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昆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手册》等,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专题培训,共强理论之“本”
举办专题培训班,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针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及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行动等内容开展培训,有效提升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从事民族宗教相关工作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新一轮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集中宣讲,共铸意识之“墙”
邀请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到昆明市各县(市)区开展宣讲,各县(市)区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各级学校、宗教团体等共计5000余人参训,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实落细。同时,各县(市)区依托党校资源组建宣讲团,深入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引导基层干部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内涵。
联盟共建,共搭友谊之“桥”
开展跨省、市、社区间的纵向区域联盟创建及企业、学校等横向行业联盟创建,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新格局。成立“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6个州市、25个县(市、区)代表共同签订协议,打造民族团结联盟创建新范本,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圈三走廊,共建示范之“盟”
依托滇池沿岸“一村一策”打造46个重点乡村,“一村一特色”建设137个绿美乡村,助力“醉美滇池”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红色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共建示范走廊精品建设工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示范命名,共结创建之“果”
开展第四批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评选命名工作,按照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综合审核等程序,在全市评选命名了15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各县(市)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谱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媒体采访,共话融荣之“事”
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民族时报、今日民族杂志社等省内主要媒体,以及中新网、中国网等中央驻滇媒体记者实地走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点,通过与各族干部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挖掘典型经验做法,生动、全面、立体地宣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力实现“三个定位”的鲜活实践和动人故事。
文艺汇演,共展文化之“姿”
各地区结合庆祝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开展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优秀民族文化展示等活动。石林县依托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开展文艺节目展演、网络联动推广展播、乡村特色产品展销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书画摄影,共绘幸福之“景”
全市书法、美术、摄影等爱好者围绕“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书法、美术、摄影、音像作品。禄劝县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书画、摄影展,展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禄劝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画卷,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
志愿服务,共享家园之“馨”
以民族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搬迁群众等为重点,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春城一家亲”互助活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营造“来到昆明就是一家人”的暖心氛围。五华区大观街道打造“家门口的志愿者”活动品牌,以“微服务”促进“大团结”,在为群众办实事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昆明市委统战部 供稿